【翻譯】薫の読弦--第十八章「LA錄音 上」

➤來源2015年出版的《薫の読弦》P.105-P.108,原文載於《音楽と人》雜誌2013年10月號。購買本書👉Tower Records

➤原文標題:「ロスレコーディング 上

翻譯:四分音符為一拍

➤從這篇開始連續四篇都是在寫當初他們由Yoshiki Prodece、在LA錄音的故事。就時間線來說順序為:憧人」→LA錄音 上LA錄音 中LA錄音 下感謝」,先看過我之前翻譯過的「憧人」會比較好哦!

—————————————————


  1998年5月5日澀谷公會堂LIVE後我們就決定要正式出道了。

  當時決定簽我們的是華納旗下的Eastwest唱片公司。只是,就像我之前寫過的,我們在合宿時創作的迷你專輯『MISSA』也是透過這個廠牌發售的,所以並沒有什麼出道的真實感。

  澀公LIVE之後,我們以INDIES的形式發行了2張單曲,武道館的LIVE也定了下來,同時也宣布了要主流出道和發布出道單曲。當時,經紀公司的社長TOMMY桑向我們提議「這次也找個製作人 (プロデューサー/producer) 吧。」我剛剛提過,我們以INDIES的形式發行的2張單曲也是由樂團前輩Produce的,我在錄音和精神層面都學到了很多。這個部分我有很多回憶,所以再寫一寫吧。

  當然也能從我們為出道單曲請的製作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但因為他是我很憧憬的樂團的人,所以我非常有幹勁。

  話雖這麼說,沒有曲子就什麼都做不了,因此我從中野Sunplaza的LIVE之後,也就是澀公的3個月之後開始創作歌曲。

  當時我用MTR*錄製在合成器*上輸入的節奏,然後再加入吉他來創作曲子。在創作時我全沒有抱著這是出道曲的念頭,如果太過在意可能就寫不出來了吧。在大家都聽完彼此創作的曲子之後,我們從中選出3首到市區的錄音室進行前期製作*

  ※譯註:MTR = Multitrack Recorder,多軌錄音機。優點是可以在另外一條軌道上錄新的音源,同時聽已經錄好的音

  ※譯註:原文為「シンセ」(Synth),「シンセサイザー」(Synthesizer) 的簡稱

  ※譯註:原文為「プリプロ」(pre-pro),pre-production的簡稱。根據上下文&不同語境我會翻譯成「前期製作」或是「預錄」

  只是那時跟現在不同的是,唱片公司也會提意見。

  「這首歌聽起來很順耳,應該會大賣吧」

  「能在卡拉OK唱的歌,公司宣傳 (プッシュ/push) 起來也比較容易呦」

  我只是裝作有在聽的樣子,左耳進右耳出。

  他們越這麼說,我就越想要往反方向去做......嘛,還是先把情緒壓下來專注在打磨 (研ぎすます=研ぎ澄ます) 曲子上。

  說起來在為了前期製作而特別租了一間錄音室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奢侈感還真不是蓋的。唱片公司還真有錢啊~。因為在這之前已經錄的2張單曲,其中〈JEALOUS〉從鼓開始全部都是宅錄*的啊,真的非常不一樣。

  ※譯註:原文為「タクロク」,自宅錄音的簡稱

  我們一邊無視 (スルー/through) 唱片公司提的意見,一邊創作3首風格各異的歌曲。完成到一定程度的曲子我們就會把它發給製作人,聽取意見之後再繼續進行。但有幾首曲子一直進行得很不順利,所以花了很多時間,然後原本預定的前期製作時間就過去了。有時候也會因為其他的工作而進到錄音室,一直待到晚上。

  在這樣的錄音室工作的過程中,雖然只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不過大家都迷上了錄音室附近賣的咖哩牛丼,經常會去吃。老實說它並不好吃,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會想吃它。偶爾會有這樣的東西吧,甚至不是B級,而是超C級。我從以前就很喜歡吃垃圾食物 (ジャンクな食い物)

  在此期間,隨著正式錄音的日子越來越近,唱片公司、製作人、TOMMY桑,還有我們對於要選擇哪首歌當單曲進行了多次協商。但每一首歌都有不同的可能性所以真的很難選。然後...

  「有那麼多首歌的話,同時發2張單曲如何?」

  出現了這樣的意見。

  其實在這個時間點,出道單曲我們原本只預定要出1張而已哦。

  同時發行2張感覺有點倉促......但這樣也很有衝擊力所以還是決定試一試。之後我們選定2首作為單曲,才終於走到了正式錄音的階段。


  是的,這篇要說的就是這次錄音的故事。

  雖說前面的鋪墊有點長、而且我先前已經寫過好幾次關於海外的事情了,不過這次我要寫的是我們去洛杉磯錄製出道單曲的故事。


  武道館LIVE結束、經過幾天的前期製作之後,我們便前往洛杉磯。

  我們從機場搭車前往錄音室。一路上我一邊各種驚訝:「好像有在電影裡看過的感覺啊~」「收音機播放的歌曲竟然和這座城市這麼契合?」之後就到達了錄音室。

  這天沒工作,只是去錄音室打招呼露個臉。


  錄音室的走廊上掛滿KISS和METALLICA等等的白金唱片。我們竟然要使用這些人們也用過的錄音室嗎......真的可以嗎? 比起感動更多的是擔心。因為就像我說過很多次的,不久之前都還在宅錄的我們,用這麼棒的錄音室真的好嗎?  我還是會這麼想。

  和日本的錄音室不同,木質的設計讓人很放鬆。它的溫暖或是歷史感 (年季/ねんき) 是我在日本的錄音室都沒有見過的。嘛,當時我也不知道有這麼多種類的錄音室......。

  聽說製作人晚上會來錄音室,為了打招呼我們就在現場等待。那裡也有撞球 (ビリヤード/billiard sports) 所以我們就邊玩邊悠哉地 (くつろぎ/寛ぎ) 等。

  「大家辛苦了~」

  出現在面前的人,

  就是改變了我人生的樂團X JAPAN的YOSHIKI桑。

  我們出道單曲的製作人。


  下篇繼續&我肯定會很緊張。


  (追記) 我們在前期製作時使用的錄音室,也就是現在變成居酒屋的大森Studio,有收錄在aknot限定販售的『GAUZEツアーBlu-ray&DVD』特典映像中。

—————————————————

翻譯後記

  為了查「MTR」是什麼花了我好多時間,一直出現xx鐵路😂最後還是用日文才找到比較詳細的資料。

  現在唱片公司不會提意見真是太好了~從以前開始歌都在卡拉OK不好唱就是了

...

<翻譯參考資料>

-MTR:作詞作曲の2大ツール  MTRとは?


歡迎轉載分享,請留言告知或註明出處喔!也歡迎糾正錯誤及討論~ (內容我可能會經常修改,所以請附上文章名稱&連結,不要只是全文貼上){alertWarning}

#讀弦  #translation #Kaoru translation #dokugen #LA Recording

四分音符為一拍

唯有說出口或是寫下來,記憶才能慢慢沉澱。漸漸發現腦袋空間不夠,所以決定來寫文章,希望一字字都能變成美好回憶的結晶。

張貼留言

較新的 較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