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cify} $title={內文導覽}
▌電影資訊
📽️電影名稱:驀然回首
(原文名稱:ルックバック)
📽️原作:藤本樹 (藤本タツキ)/導演:押山清高
📽️配音:河合優實 (河合優実)、吉田美月喜
📽️類型:日本電影、動畫電影、漫畫改編
📽️台灣上映日期:2024.08.01
▌觀影心得記錄
>>觀影契機
我在沒有看過原作漫畫、也沒有看預告片的情況下就走進電影院了。我也不是藤本樹的粉絲,沒看過《鏈鋸人》。
那為什麼會特別買票去電影院看呢?
有一天經過看到電影宣傳海報,總覺得有點熟悉好像在哪見過...?
之後才想起來幾年前某位朋友跟我分享他買了中文版漫畫,我對封面上那個背對著大家坐著畫畫的身影有一些印象。
然後我看到電影時長只有不到一個小時,心想「這麼短竟然可以在電影院上映?!」,就有一股衝動想要去看,也說不太出來為什麼。
看完之後,我很慶幸自己有進電影院、在大螢幕上觀賞。我是自己一個人去看的,我認為這部很適合單獨細細品味。
而且特別驚喜的是首周購票特典竟然有原作分鏡本!!和日本同步👍
《驀然回首》是關於兩位從小學開始就喜愛畫畫的女生的故事。
朋友推薦給我的時候,他說他很佩服那些花費多年時間練習畫畫的人、尤其是他們的那股執著。
我是一個完全沒有繪畫細胞的人,這點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因此我可能比較難去體會漫畫創作者那種長期練習就為了要提升畫工的心情。
不過我在小學時期常常在午休時默默看坐在旁邊的同學畫畫,我也不了解他到底畫得好不好,但我很享受看對方畫畫的過程,反正對於不會畫畫的我來說他們都很厲害啊~😁
所以我想要從旁觀者的角度來分享我的觀後感(其實就是腦內碎碎念)
>>主角兩人
我在觀影的過程中最常出現的想法就是:
「藤野的個性也太差了吧!!!」
尤其是當京本說想要去讀美術大學、試著不依賴藤野自己生活的時候,她竟然對京本說了那麼過份的話😡
在現實生活中我很討厭這種人,我應該也不會和這種人成為朋友。
不過主角兩人的確都蠻真實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會忌妒、羨慕、有虛榮感;會害羞、會焦慮、會想要讓自己進步。都是現實中人會有的情感
藤野和京本是非常互補的兩人,從個性到畫畫的分工(一個擅長故事一個擅長背景)都很配。
但兩人也都還不成熟(畢竟故事最多只到高中要升大學而已),我一直在想假如沒發生意外,京本也順利從大學畢業,她們還能像以前一樣一起創作漫畫嗎?
又或是兩人重新恢復合作了,但如果藤野一直把京本當作「助手」而不是「夥伴」的話,很難說她們會不會又發生摩擦而分開呢。
不過這就不得而知了。
>>印象深刻的片段
和很多人一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就是主角藤野在第一次見到京本後離開她家、淋著雨跳舞的樣子。
藤野走在筆直的鄉間小路上,一開始只是慢慢地走,後來步伐開始慢慢加快,變成的小跳躍,甚至後來下了雨、採到水坑都不覺得討厭。
這個片段也是整個故事劇情開始漸入佳境的轉折點,兩人相遇了,一個很開心見到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偶像、另一個發現一直以來被視為對手的人竟然這麼崇拜自己。
我很喜歡這一段的分鏡,其實我覺得整部動畫的分鏡都很特別,但我也沒辦法具體說出是哪裡特別...
可能除了很多的長鏡頭 (ex.京本從房間跑出來) 以及定點轉場 (ex.藤野背對大家在房間中努力畫畫,房間的裝飾則隨著季節改變) 之外,還有就是讓觀眾可以從比較奇特的角度去看一個東西吧!(ex.四格漫畫從藤野手上穿過門縫飛進京本的房間) 但我還是想要吐槽一下,紙條哪有可能飛進來又飛出去那麼多次😑
再來是京本遇到隨機殺人魔那一段。
我很驚訝作者竟然有把兇手一步步逼近、揮動武器的畫面直接畫出來,原本以為只會透過新聞描述帶過而已。
即便之後在藤本的想像中(那應該是想像吧?)自己有成功踢飛兇手、救下京本,這段還是讓我感覺很不舒服,不是討厭這一段而是覺得沉重到喘不過氣,無論是從加害者還是受害者的視角,我都很難想像實際經歷過類似事情的人會有什麼感覺。
還有京本去世以後,藤野在京本房間外的走廊上,內心自責「都是我的錯...是我讓京本走出了房間...如果京本沒有走出房間...她現在可能還活著」(實際台詞可能不是這樣,但意思差不多)
這馬上讓我想到當年hide意外過世以後,yoshiki也曾經說都是他的錯、如果當年他沒有邀請hide加入X,hide可能現在還活著,能夠繼續當美容師...😢
當然這完全是非理性的想法,但在發生了那樣的事情之後,很難不讓當事人會這樣想「如果...就好了」「假如...現在就...」
如果京本從來沒見過藤野,她可能還是會繼續畫畫但永遠都走不出房間;如果藤野從來沒見過京本,她可能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就放棄永遠不再畫畫。
正因為兩人相遇了,也才有之後一起創作的那些作品。我相信他們兩人一起創作漫畫的那段時光永遠都會存在於彼此心中,連同他們的作品也會永遠被世人所記得,就像藤本樹的這部作品一樣。
只是生命無常,世事難料。京本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也有過精彩;電影最後停在藤野坐在椅子上繼續畫畫的畫面,看起來像是決定要繼續前進了,但留下來的人一生都會抱著遺憾、自責及痛苦啊...😭
(電影院內坐在我旁邊的人都默默在流淚,我也是一直擤鼻涕)
>>配音&音樂
最後我想提一下配音和音樂。
故事裡的場景位於日本山形縣(東北地區),藤野和京本應該都是本地人所以有一些腔調(我對山形那邊的腔調不太熟,反正不是東京標準腔)。
這部動畫裡主角們的配音都不是專業聲優,我看到網路上有人批評這一點,但我個人實際觀影之後覺得她們也沒有配的很爛啊~至少沒有聽到明顯的缺陷,有特別做出腔調的區別就給讚👍
而音樂的部分更是要大讚👍👍尤其是片尾曲〈Light song〉
人聲像是教堂唱的聖歌那種很清澈的聲音,我聽不出來是什麼語言(不像是日語);伴奏也是很簡單的鋼琴,之後慢慢加入弦樂。
而我最喜歡的是歌曲中間和重音一起出現的鈴鐺聲,讓我想到電影〈悲情城市〉的主題曲,裡面第一拍出來的也是鈴鐺聲。
(我在電影院裡聽得很清楚鈴鐺聲,不過在YouTube上面好像就沒那麼清楚了)
>>是為了什麼而畫的呢?
最後的最後,我想要用電影裡的最後一句話作為結尾:
なんで描いたんだの?(是為了什麼而畫的呢?)
藤野在京本房間外的走廊邊流淚邊說「畫畫很無聊又辛苦,根本沒意義」
「那一直以來為什麼還要畫呢?」這句話是過去式,其實嚴格說起來應該是這個意思
很無聊又辛苦,根本沒意義,那到底為什麼還要畫?為了什麼而畫?
我思考了很久,最後還是認為應該是因為「有人在看、有人期待」吧
一個人會開始做一件事情、開始創作,一定都是因為自己有興趣,或是在做的過程中覺得快樂、有成就感。
但要堅持長時間做一件事、長時間創作,在過程已經變得枯燥乏味、變得痛苦時,支撐自己繼續下去的應該就是還有「在關注的人、對作品有期待的人」,或是可簡稱為「讀者、粉絲」吧!
我不是繪畫創作者,但我也有在寫文章、做翻譯,只要有人閱讀我的內容並給我留言或其他回饋我都會覺得很開心,覺得更有動力繼續下去。
我想這是同樣的道理吧。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也想要購買這本漫畫,歡迎點擊下面的連結購買👇
不管是新書、二手書或電子書,都可以讓我獲得一些回饋,給我小小的支持哦!
歡迎轉載分享,請留言告知或註明出處喔!也歡迎糾正錯誤及討論~ (內容我可能會經常修改,所以請盡量用連結的方式,不要直接全文貼上){alertWarning}
0 留言